起名字的风俗和寓意 四川地区汉族过去的姓名字辈习俗与取名习俗
字辈,也叫做字派,是指名字中用于表示家族 辈分 的字(多为名字中间的字),俗称派。其意蕴为修身齐家,安民治国,吉祥 安康 ,兴旺发达。字辈是中国传承千年的重要取名形式,也是中国古代一种特别的“礼”制,它一直延续到现代。由于各种原因,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字辈谱对世人变得陌生,这种现象在年轻一代更是明显。
古人有云:“ 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 。”由此可见,古人格外重视取名,古代父母在孩子未出生时就会为孩子的名字冥思苦想。在古人看来,名字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标签与符号,同时还承载着人的精气神与情意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运势与前程。
本文就来谈谈四川地区汉族过去的姓名字辈习俗与取名习俗。
汉族的姓名字辈习俗起源于东晋南北朝。当时,一些大族子弟已流行以字辈命名。到宋元时期,字辈命名习俗已在很多地区普及。 七、八十年代以前 大多数四川人也按字辈取名,这之后 以后,字辈谱对四川人逐步变得陌生。
族名与字号
(一)字辈即通常说的字派、行第、派序,用以表明同宗家族世系血缘秩序的命名序列。
民国时期,川人的姓名构成一般是三个字。第一个字为姓,这是始祖所传,绝不能更改。第二字一般为辈份字(也有少数家族将辈份字放在第三字)。第三字才由父母、通常是父亲所取。
按字辈取的名字称“族名”、“谱名”。
据《明史》卷一百《诸王世表一》记载:洪武年间,太祖见其子孙甚多,怕命名时出现重复,便对东宫及北王世系各拟定二十字,一字为一世,并规定,后人必须依世次辈份取双名,上一字按辈份取,下一字则按“五行”偏旁(以金木水火土为序)取名。
明蜀王府镇蜀二百余年,历代蜀王皆按辈份取名,这对四川的取名习俗影响很大。到明代中晚期,四川已普遍推广按字辈取名。如四川广安蒲氏,至迟在其入川后的第五代,已按辈份取名。李家钰将军的先祖、洪雅李氏在明代也是按辈份取名的。清皇室也是严格按照字辈取名的,地方官及一般百姓也争相效法。
清代早期,外地移民入川后,相当一部份人都以“始移民”的身份重新制定了“字辈谱”,也有一部分人仍沿袭使用以前的字辈谱。有少数移民在刚进入四川时,原并没按字辈取名,或者说原来没有字辈,但过两三代后,也定了字辈,让后人按字辈取名。如大邑县城东北6公里有郭家坝、郭山沟,聚居郭姓一族。其始迁祖郭扶,于清初入川,当时并未按字辈取名,三代后开始按学辈取名至今。
按辈分取名即为族名。族名,川人通常称其为“大名”。
字辈谱所用的文字,单独看似乎并无多大的意义,但联在一起,往往是一首意义深刻的韵诗。一般都具有教育后人发奋向上、尊老爱幼,正直为人,忠孝两全,诗书传家等意义。定字辈时有几个重要原则:先祖定好后,后人能耐再大,也不能更改;同一族字辈中,应避免相同的字;辈份谱上最后一字开始使用时,其族长或家长有责任为后人编定新的辈份谱字,新谱与旧谱的字数应相同。
如:罗江李氏(调元)宗族班辈序列:“朝端崇道义,庭际上青方。孝友家声远,祖宗功德长。”
广安大姓蒲氏的第二轮辈份为“金殿耀祖,华廷显宗,新丰庆美,俊发昌隆,建兴嘉寿,世代懋功,天锡有德,业广善崇。”
遂宁拦江罗布沟罗氏辈份:“少元正国,泗登朝廷;鸿开景运,大启文仁;维世光显,戚德昌明;忠孝诚继,加著长新。”
双流刘氏家族按《周易》卦名序辈,即咸、恒、晋、泰、谦、益、履、丰、随、升、复、贲、巽、比、师、蒙等十六卦,并规定每辈命名须按五行相生顺序,即水、木、火、土、金作为所命之名的偏旁。如咸字辈,名字必有火作偏旁;恒字辈必用土作偏旁。
蒲江李氏的辈份为:“洪汉朝正登,国如家克兴,天心仁本在,祖泽世代存。”
大邑安仁刘氏的排行是:“应朝芳汉继,仕宗公文元。世德能光裕,守道述嘉言。作善有余庆,本固定支蕃。和平复正大,万代自同源。”
极个别的字辈中有两个相同的字,为避免混淆,也有一些具体的处理办法。如大邑灌口牟氏的字辈是“秉文家乃大,好学业斯成。修身尊道义,善业守和平。”其中有两个业字。该族谱上便明确规定,取名时,辈份中的第一个业字,必须放在双名中的下一个字,即姓名中的第三个字;第二个业字,放在双名中的上一个字,即姓名中的第二个字。
(二)族名川中旧俗,只有父亲或祖父、或父系长辈才有权为孩子取族名。
其具体的取名时间,各地各族并不完全一致。有的是在孩子出生的几天内,有的是在满月以后,有的要待其满三岁后。
近现代四川的许多著名人士,几乎都是按辈份取名的。
如:张大千,原名张正权,系按张家“正心先诚意”的辈份所取;巴金,原名李尧棠,是按李家“道尧国治,家庆泽长,勤修德业,世守书香”的辈份所取。其祖上从浙江嘉兴迁来,新制定辈份,巴金为入蜀后的第二代。
李劼人的先祖入川后第五代,开始按辈份取名。李劫人的父亲按“正大传家远,诗书处世长”的辈份序列为他取名李家祥。
清代习俗,女性一般不取族名,也不正式取名。如原姓张,出嫁到李家后,便叫李张氏,把丈夫的姓放在前面,父姓放在中间,这在姓氏上表达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的 社会 观念。如李劼人(1891 1962)的曾祖母李周氏,祖母李彭氏,母亲李杨氏,在很多场合可简称为周氏、彭氏、杨氏。
族名的主要功用有三:反映了本人的血缘传承关系,使家族后裔能井然有序、符号分明的传承下去,清楚的反映了每一个人在血缘链上的位置;它在姓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加强了宗族烙印,为避免后代子孙同宗婚(它比上古时期的“同姓不婚”又进一步)、近亲不婚提供了有力的参考资料;通过家谱族名,了解本家族的奋斗史,促进其奋发有为,促进尊老爱幼、团结互助之美德。
“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一些媒介和进步人士提倡“一名制”,反对将人的名字区分为族名与号名两个。但影响甚小,只有城市中的少数人响应,绝大多数人仍实行双名制。新文化运动后,政府在进行有关登记时,开始要求女性也应有名字,开始为女孩取了族名和号名。许多过去没有名字的女性,也在这一时期补取了名字。未婚的女性通常由父亲为其补取,已出嫁的妇女则由其夫为其补取。
(三)字号
过去,川人的名字中除族名外,还有一个字,又称字号、或号名。字号与族名,一般在字面意义上有某种联系。如罗廷说,字伯章,在朝廷上可以说话,写的文章又最好,这当然是取名者望子成龙之心太切了。
李劫人为其女取族名李远山,据“远山如黛”,黛者,眉也,又为其取字号李眉,标准说法为:李远山,字眉。
取字号需一定的文化知识,过去蜀中农村一般是待孩子“发蒙”读书时请老师、或算命先生代取。30年代后,地方政府在办理户口、征兵、税收、入学、招工等登记时,开始实行“一名制”,即只承认一个名字,任登记人在族名与号名中自选。
当时,大多数川人都认为,族名比号名更尊严,一般只能供族内人叫,不宜给外人随便叫,一般都选号名登记户口。所以民间实行族名、号名并行制。在当时的报刊等媒介上,也常用族名、号名并用的办法。
50年代后,人民政府采用一名制。不仅在户籍登记、招工、招干、招生等方面均采用一名制,在报刊电台等新闻媒介上也是使用一名制。从此,一般家庭为孩子取名时,也只取一个名字,多数家庭只取族名,即按辈份为孩子取名,不再取号名。这一时期,有些家庭只为男孩取族名,女孩则取其它名字。
50年代以后,传统的宗族习俗多有被认定为是“封建主义残余”而取缔者,川人取名的风格也为之一变。
首先,一些人认为,姓名只是一个没有实际内容的符号,可以任意改变,甚至认为按字辈取名是“封建文化”的因素,给以全盘否定。于是,许多人不再按字辈取名。许多与政治运动有关的名字开始出现。如与抗美援朝战争有关的“抗美”、“援朝”之类。“文化大革命”中,民间曾大改旧名,一时“卫东”、“卫红”、“永革”、“向东”等具有 时尚 特征的名字大量出现。
90年代,民间又出现取单名习俗。此期出生的婴儿单名占了绝大多数,重名、同名比例较高,从名字上已分不清辈份血缘,易于出现近亲通婚的不良后果。
(一)时代特征
川人取名,除上述按字辈取名外,还有一些有趣的特征。从城乡区别来看,农村人取名多偏向质朴,城里人取名多偏向文雅。从行业来看,商人取名重钱财,军人取名重武,教师取名儒味较重。
从时代特征来看,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的取名用字特征。如:清代民国时期,川人取名常用与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传统道德标准相关的字:忠、孝、仁、义、廉、惠、廷、玺等。其次常有按排行序列取名的习俗。常见的有:
仲、季为序,其第三字则按辈份用字;
木、水、火、土“五行”为序,其具体取法很多:(1)用其偏旁字:如老大取名时,采用金旁的铁、铜、铍、锃等,老二取名时,采用木旁的相、椤、机、杰等;(2)用其属性相同、含意相近的字,如:如金与铜、木与树、水与雪、火与雷、烈、日、土与山等。(3)直用本字。3、数列为序,按大、二、三、四、五叫下去。
1950年初,四川解放,一些人便用“解放”、“新生”给孩子命名。1958年掀起“大跃进”、“三面红旗”、“人民公社”高潮,许多人便以“跃”、“跃进”、“红旗”、“公”、“社”、“公社”这些字给孩子命名。大跃进后,城镇中给孩子取单名一度成为时髦,如张伟、李伟、王军这一类单名,几乎随处可见。
70年代,爱用“红”、“东”、“兵”、“卫兵”给孩子取名。从传统观念看。迄止70年代前,川人普遍希望多生子女,这在取名上也有反映。许多人给第一个孩子取名为“得(德)群”,是希望还能生一群;如第一胎是女儿,有的便取名“招(朝、召)弟”、“生弟”,希望引来弟弟。
80年代后,一些人又给孩子取“洋名”;90年代,电脑、英特网成为时髦,一些人又爱用电脑、英特网中的术语给孩子取名,如:摩吨、英特。多取单名的习俗,造成在中、小学中,学生同姓同名的普遍现象,引起许多不必要的误会。
(二)小名
小名又叫奶名、幼名、乳名。一般是在孩子出生当天或几天后为其随便取一个名,不讲典雅。父母皆有权为孩子取小名,甚至其它长辈、邻居、哥哥等都可为小孩取小名。川人认为,要将小名取得贱一点,小孩才容易长大。故以“狗娃子”、“李娃子”一类为常见。
还有一类是按出生顺序,叫为“大娃子”、“二娃子”、“三娃子”、“大妹子”、“幺妹子”等。郭沫若曾写道:“我母亲说我受胎的时候,是梦见一只小豹咬着她左手的虎口,便一觉醒了。所以,我的乳名叫文豹。”李劼人出生时,正值端阳节刚过,父母为他取乳名“端端”,俗称“端娃子”。
(三)外名、外号、诨号
四川民间还有为人取外名、外号、诨号之俗。一般由外人为其取,当事人并不一定知道、同意。有的当事人还对这些外号非常反感。
其取法大体有以下几种:
据生理外貌所取。脸上有麻子的,往往据其姓氏称其为“ 麻子”;身材矮小的,往往称其为“ 矮子”;身材高大的男子,则称其“ 大汉”;脚残疾者,往往据其姓氏,称其为“ 跻#”等;手残疾者,则称其“ 爪手”;长得胖者,称其“ 胖子”;戴眼镜者,则称其“ 眼镜”或“四眼狗”。进入80年代后,外人对不认识的中青年男性戴眼镜者,往往简称其为“眼哥”。
据职业所取。如王姓的补锅匠,熟人便叫其“王补锅”。80年代,对开出租车的男司机,往往简称其为“的哥”、对女司机则称其为“的妹”。
据其事迹所取:清末川督赵尔丰,杀人甚多,民间称其为“赵屠夫”。李劼人在班上岁数较大,又极有号召力,同学们都称他为“李大”和“精公”。
据高学位所取:如孙姓的博士,往往称其为孙博士。
(四)笔名
多在知识阶层流行。用笔名的原因极为复杂。旧时多为避“文字狱”,许多知识份子在发表文章时,都用笔名。如川籍著名学者郭沫若用过30多个笔名。四川著名作家李劫人年轻时常用“老懒”为笔名写小说。李尧棠笔名巴金。此俗至“文革”期间仍存。80年代后,发表作品的多少及其影响大小等,与评定技术职称相联系,用笔名者大幅度减少。今仅见于文艺界。

父母起名字的寓意
父母起名字的寓意,名字是我们身份的象征,很多家长在为孩子取名的时候都不会马虎,这是万里挑一的,不同的名字包含着父母不同的期望,下面一起看看父母起名字的寓意。
父母起名字的寓意1 一、新生儿的名字代表着父母对孩子的期�
一个新生儿的姓名承载了父母对他的期望,所以一个有内涵,有寓意的名字,代表着父母对孩子的爱和期许,寓意比好听重要。
有寓意的名字可以激励孩子
取名要有寓意,有内涵,不能一味地追求好听就选择了毫无意义的名字,这样对于小孩子的人生道路也是没有鼓励作用的'。一个有寓意的名字可以激励孩子。
一个有寓意的名字可以催人奋进,激励一生
一个有寓意的名字,可以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动力,帮助孩子实现目标。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快乐自由,一个有寓意的名字,可以成为一个人一生的动力,十分有意义。
有寓意的女孩名字
妮恬、妍如、琪慧、辰雪
婷方、蓓莉、冉珞、妤婷
知彦、冉慕、鸾瑶、璐瑶
奕芊、思悦、雅丽、缘冉
宛梦、钰娟、羽洁、薇紫
慧嘉、紫怡、向谷、海莹
佳彩、彩芊、苏娟、知妍
滢萍、升悦、晓夏、傲龄
玲娇、雪萱、宇芳、馥嫣
悦琳、傲晴、沛璐、沁媛
芸茹、秀英、南冉、奕璇
秋艳、恬汐、思妍、盼儿
澜晴、薇颖、妤萱、诗嘉
杭英、紫秋、思杰、清冉
八雪、婉如、雯婧、东玲
钰筠、兮虞、友梅、丽英
桉莉、芷蕾、贺茹、妍艺
仔燕、泊苹、秀芳、艺晟
瑶裳、育梅、夕文、瑶琴
君娜、珠绿、昀熙、闫洁
夜冉、维英、念涵、惠玲
悠蕾、紫菱、玉娟、昕然
雨甯、淇茜、依灵、雅欣
依龄、汐童、琬玲、映涵
庆霞、弦茉、羽婷、楚颖
艳红、子媛、君茹、童兰
淇紫、艺苹、白媛、雪婧
万颖、兮甜、佳莉、小霞
芮莹、莉雅、如敏、嘉英
溢颖、国娟、以冉、海玉
父母起名字的寓意2 美好寓意的好名
艺新
艺:才能,技能,技术;准则、法度,艺术。用作人名意指多才多艺、杰出、以身作则之义。新:刚有的,初始的,没有用过的,也指更新,新鲜,清新,新近、刚刚的意思。用作人名意指推陈出新、有创造力、超越。
锐谨
锐:感觉灵敏,精明,锋利,勇往直前的气势。用作人名意指冰雪聪明、勇敢、锐意进取。谨:慎重、小心;郑重、恭敬,严守、谨守。用作人名意指小心翼翼、礼貌、认真之义。
凌枫
凌:凌冰;升,高出;越过,渡过;用作人名意指高尚、加官进爵、勇于拼搏之义。枫:指从木,风声;落叶乔木,春季开花,黄褐色。用作人名意指收获、稳重、成就之义。
家灏
家:指家庭,国家,引申为避风港;也指家教,教养。用作人名意指温暖、友爱、团结之义。灏:指水势无边际,广大;通“浩”,空旷,浩瀚的样子。用作人名意指宽容、浩瀚、思维灵活之义。
泓林
泓:泓碧,指水色清澈碧绿;泓洄,水深而回旋的样子。用作人名意指富有智慧、宏才大略、胸怀博、作风清廉大之义。林:长在一片土地上的许多树木或竹子,形容众多的样子,生生不息,旺盛;也指聚集在一起的同类的人或事物;用作人名意指蒸蒸日上、意气风发、繁荣昌盛。
凯铭
凯:指军队得胜回来奏的乐曲,象征着成功的意思。用作人名意指成功、胜利、功成名就之义。铭:刻写或题写的格言;牢记不忘。用作人名意指博闻强记、才华横溢、杰出之义。
蓓紫
蓓:指蓓蕾的简称,含苞未开放的花。用作人名意指美丽、温婉、希望、美好之义。紫:指紫色,用作人名意指高贵、神秘、成熟、浪漫之义。这是一个很适合女宝宝的起名用字,寓意很好。
曦玥
曦:太阳,阳光(多指早晨的)。用作人名意指前程似锦、光辉、积极向上、明朗之义;玥:指古代传说中,上天赐予有德圣皇的一颗神珠。用作人名意指祥瑞、尊贵典雅、气质非凡之义。
希晴
希:盼望,希望;稀疏,迎合,稀少。用作人名意指稀世之才、前程似锦、温文尔雅。晴:天空无云或云量很少,跟"阴"相对。天气晴朗。用作人名意指乐观、活泼、上进、美好之义。“希晴”就是希望孩子的每一天都是晴天,永远晴空万里。这一名字适合给女宝宝起名使用。
明妍
明:指清楚,懂得,如明白,明亮;睿智,如英明,贤明。用作人名意指明理、明智、睿智。妍:巧,美丽,美好。用作人名意指伶俐、聪明、秀美、纯洁之义。
更多有福气的宝宝好名推荐
馨绮、悦雯、语思、悦菲
涵妘、童思、倪皙、雅�
舒汐、媛筱、涵皎、楚娜
菡欣、嘉薇、芙熙、茗洋
嘉卓、明曜、鸣杰、泓善
启兆、景澜、骏颢、奕岩
语博、俊笠、楷琨、若旭
文豫、瀚霖、淞炫、淇铭
父母起名字的寓意3 有寓意的名字有哪些
语琴:“语”是谈论,表达的意思,引申为活泼开朗,有文采;“琴”原指一种弹拨乐器,后主要指高雅的情致,名字“语琴”寓意能言善辩,高情雅致。
若瑾:若字的本义为顺从,又为香草名,带有的草字头适合属猪宝宝起名;在人名中做名字时引申为文雅、有风度、有气质等含义;用作副词时主要用来表示如同、好像、比得上等含义。结合美玉字瑾,表示女孩优雅有气质。
溪月:溪月一名出自诗句“好在半胧溪月,到如今、无处不销魂。”非常儒雅有内涵的一个名字,溪和月在诗词中都是比较常出现的字眼,含义也都不错。
永瑞:出自著名词人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永瑞这个名字带有一种古风意味,从字面意思来看,永字代表着永远、永恒,瑞指的是祥瑞、吉祥、好预兆,所以这是一个很有福气的好名字,代表着父母希望孩子福泽一生。
芝盈:芝盈一名的整体寓意是指非常华贵、美好、欢乐、旺盛、美丽的意思,寓意女宝宝拥有天生丽质、雍容华贵的气质,将来能够大富大贵的意思。其中盈字在我们的认知中,所带有的寓意也非常吉祥。
简文:简文是一个很儒雅别致的名字,出自《中庸》: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这个名字所带有的意思是简略而有文采,因为简文是用来形容君子之道,所以用于女孩名字就是希望女孩子有文化涵养,心思纯净简单。
蓝伊:蓝字的原义是指一种植物,用它的叶子可制成蓝色染料,即靛青。蓝字用于女孩起名比较文艺优雅,而且字型也很符合生肖用字。伊字在人名用字中引申为身姿美丽、举止文雅、仪态大方等含义,两字的组合诗意好听有寓意。
莲慧:莲字出自诗句“感遇灵真会,净慧经莲华”,指莲花,在诗句中往往象征着纯洁、高雅的寓意;慧字指人聪慧、有才智,而有智慧的人是比较文雅有气质的。
怀慕:以怀慕为女孩的名字,表示出父母对女孩的喜爱,有着希望女孩受人敬重的美好寓意,且名字出自诗句显得非常文雅。
玫雅:雅字是个很文雅的字,指人美好、文雅。这个名字作为女孩名字是很有寓意的,表示女孩如花似玉、才智高雅、待人热情。
颐萱:萱指萱草,一种草本植物,可用来形容女子柔美、贤淑、美丽。与颐字搭配起来文艺清新,给女孩增添了一股自然美,同时也是表示希望孩子能喜笑颜开、美艳绝伦。
瑾颐:瑾字的意思是指美玉,古时常与瑜字联用,瑾瑜,“怀瑾握瑜兮,穷不得所示”,亦喻指美德。该名字优美动听,恰到好处的突出了女孩娇美动人、纯洁高尚、温婉谦逊。
丽颖:丽指美丽,漂亮,常形象女子美好的品貌。与颖字搭配正式外貌与才华兼备,形容女孩聪明机智、秀外慧中。
莉昕:莉指茉莉,花朵艳丽,香味浓厚;昕指太阳将要出来的时候,象征希望和光明。名字莉昕指女孩如茉莉般艳丽芬芳,生活一片光明。
尔雅:尔一般指亲昵,昵称,如尔汝之交,引申为不拘小节。“尔雅”一名取自成语“温文尔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在这里用作女孩名也是指行为落落大方、不拘一格。
雅涵:涵意为包容,包含,还用于水名,水泽众多。家长常用涵字给女孩取名,意指孩子有涵养、有包容心。“雅涵”一名很适合聪明伶俐的小女孩,有着学识渊博、宽以待人的寓意。
颖雯:雯指成花纹状的云彩,指美丽又有文采的意思。女明星中也有许多用雯字起名的,如张慧雯,尚雯婕,贾静雯,刘雯等等,在这里与“颖”搭配则体现出了女孩才貌双全,精明能干。
诗芸:“诗”原指诗歌,引申为浪漫,典雅,诗情画意之义;“芸”是一种有香气的草本植物,形容女子有气质。名字“诗芸”寓意高情雅致,娴静脱俗。
菱钰:“菱”是一种开白色花的草本植物;“钰”就是指珍宝,人名中指富贵,不屈不挠,名字“菱钰”寓意貌美如花,富贵显赫。
梦霄:“梦”指梦想,想象;“霄”就是指天空,代表远大的前程,名字“梦霄”寓意美梦成真,前程似锦。
各国起名习俗1日本:孩子在出生后第七天晚上举行命名仪式,称为“御七夜”,这是日本的一个习俗。
在“御七夜”的仪式上,先由孩子的父亲展开一副十分精制的挂轴儿,上边用毛笔楷书写着孩子的名字,汉字的旁边还标着日语的注音。然后,父亲要解释名字的意义和命名动机。第一次做父亲的感慨激动往往引来参加者的阵阵掌声。接着大家举杯祝福,说着许多吉利话儿,最后要拍许多纪念照片。
日本有各种取名字的专用辞典、字典。在图书馆和书店都设有专柜。同时也有着按生辰八字、阴阳五行、笔画加减取名的说法。有以动物命名,孩子结实无病无灾的说法,所以那里熊太郎、虎太郎、牛羊马犬,五花八门都有叫的。另一种命名习惯。听说难产儿,特别是脐带绕颈的婴儿,命名袈裟最吉利。因为脐带绕颈就像是僧侣袈裟绕在身上一样。日语的袈裟与“今朝”发相同的音,所以叫“今朝”的孩子大都有不顺产的经历。2西藏人:孩子满月之后,选择一个黄道吉日,举行出门仪式。这天小孩要换装,一般从家门出去往东走,以图吉利。有的第一天到寺庙朝佛,目的是祈求佛保佑新生儿一生平安。孩子第一次出门,往往在婴儿鼻尖上擦一点锅底的黑灰,意思是使婴儿在出门时不被魔鬼发觉。
过去平民百姓向活佛或喇嘛求取名字时,没有什么特殊仪式,只需向活佛或高僧敬献一条哈达、几两藏银,说明婴儿性别。贵族等上层则常常将婴儿抱去向活佛献发,活佛剪去婴儿一小撮顶发以此象征剃度,然后取一吉祥的名字。如孩子长大后出家(或在家)为僧,仍需经堪布、翁则或活佛等高僧重新剃度取法名。活佛、堪布等在给孩子取名时,常把自己名字中的两个字加在婴儿名字中,如:活佛名叫“阿旺赤列”,他就给人取“阿旺顿珠”、“阿旺卓玛”或“赤列朗杰”、“赤列曲珍”等名。但也有不含自己名字的成份而随便取名的。在西藏城镇和农村,请活佛和喇嘛取名较为普遍,因此,城镇和农村的人名比起牧区人名,宗教色彩更为明显。 3缅甸:缅甸人有名无姓,通常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一冠词,以示性别、年龄、身份和地位。青年男子自称“貌”(Maung,意为弟弟),表示谦虚,对幼辈或少年也称“貌”,对平辈或兄长则称“郭”(Ko,意为哥哥),对长辈或有地位的人则称“吴”(U,意为叔伯)。如某男子叫“昂基”(Aung Gyi),随着他的年龄和地位的变化,被称作“貌昂基”(Maung Aung Gyi)、“郭昂基”(Ko Aung Gyi)或“吴昂基”(U Aung Gyi)。
此外,还有在自己名字前冠以“德钦”(Thakin,意为主人)、“波”(Bo,意为军官)、“耶波”(YeBo,意为**)、“塞耶”(SaYar,意为教师和医生)的。
缅甸妇女不论已婚与否,一般在名字前加“玛”(Ma),表示谦虚;对幼辈或平辈也称“玛”(意为姑娘),对长辈或有地位的则称“杜”(Daw,意为姑、姨、婶)。如有一位叫“丹敏”(Tan Min)的女子,随着她的年龄和社会地位的不同,人们可称她为“玛丹敏”(Ma Tan Min)或“杜丹敏”(Daw Tan Min),她本人自称“玛丹敏”(Ma Tan Min)。
有统计,缅甸人取名所用的字总共不到100个,用这些字互相拼凑,取其声韵顺口悦耳即可。因而缅甸人重名的很多,为表示区别,往往在名字前或名字后加上籍贯或工作单位、职业名称等。
4法国 纵观世界,我对法国人的名字最不敢兴趣,经过几百年的演变经成了为了起名而起名,虽然也有些意义,缺乏新意,已经完全音符化了一个缺乏意义的名字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是多么的乏味啊。这跟法国的历史民俗有关。法国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不允许人们自由选择、创造其名字,所以人们常用的也只有个“百家名”。根据不同的年代,一些名字消失了,另一些则死灰复燃,有的则吸收了欧美国家一些人名来演绎补充。许多法文词典附录都有一大片人名排列,这似乎是给人们选名时定下的范围,好象中国古代取仕考八股文那样,只能在一定范围里挑来挑去,于是产生了太多的同名。太多的同名,给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啼笑皆非的困扰,其弊端也不言而喻 5非洲:位于乌干达—肯尼亚边境的游牧民族南迪人外出参战时,家乡任何人都不能提出征战士的名字,而必须用飞鸟的名字来称呼他们。假如哪个孩子忘记这一禁忌,脱口说出远方战士的名字,妈妈便训斥道:“不要说那些天上的飞鸟!”刚果的班加拉人如果正在打鱼或者打鱼回来时,他的名字便暂时不用,任何人都不得提起。无论这位打鱼人的真名叫什么,人们都不加区别地称之为“姆威尔”。其原因是河里到处有精灵,如果听到渔人的真名,就会捉弄渔人,使之一无所获或所获甚微。即使渔人捕到鱼带上岸来,出售时,买主也不能呼其真名,因为此刻,若精灵听到渔人的真名,便会记在心里,日后惩罚他或损坏他捕到的鱼,使其卖不了好价钱。因此,渔人若受到任何叫他名字的人的严重危害,他都可以要求那位无意中喊出他名字的人,以较好的价钱买下他的鱼,作为补偿。
乌干达部落的卢格巴拉人,很讲究由母亲给新生儿取名,所取的名字也很有意思,常常表示父母双方或一方的行为及性格,如:“犯懒”,指父母懒惰;“在啤酒杯里”,父亲是个酒鬼;“不给”,母亲为丈夫准备的饭菜太差。此类名字,大多对父母都是非赞美性的,甚至常常暗示父母一方或双方的疏忽、品行不端或社会地位低下以及物质的匮乏。像“恶巫女”、“养汉老婆”、“无亲无友”、“穷丁当”、“挨饿”等,都是人名,当地巴尼欧罗人的名字,则常与死亡、忧伤、贫穷、邻里仇怨等主题有关。
非洲有个家喻户晓的童话,记述了一则取名的故事:有位母亲接连生了6个儿子。他们长大后,结伴外出旅行,很久都没回来,母亲又着急又担心,却毫无办法。后来母亲生下第七个儿子,因为他生下来时恰好落在母亲大拇指旁,便起名叫“大拇指”。
我有一位远亲,曾在坦桑尼亚工作。据他讲,那儿的人喜欢用官职“少校”、“部长”等取名。有一次他问一个小伙子叫什么名字,小伙子却说:“再见。”他愣住了。他在路上遇到一位姑娘,问她的名字,她说:“您好。”他便答道:“谢谢,你叫什么名字?”姑娘又说:“您好。”这样重复了好几遍,他才恍然大悟。原来,“再见”、“您好”都是人名。
我的一位朋友在刚果任过教,他的学生中有许多人的名字很怪。有一个叫“痛苦”,他是母亲难产生下来的;另有一个叫“声音”,他落地时母亲刚好听到远方火车的汽笛声;还有一位因为是双胞胎,名字叫“珍珠鸡”。
有点多,但会详细些
起名字的风俗和寓意 四川地区汉族过去的姓名字辈习俗与取名习俗